西安市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2年,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和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2022年重点工作及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并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首题必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今年以来向省司法厅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等请示报告重大事项超过50件次,去年以来60余次召开局党组会、专题会及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以及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部署要求,不断强化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绝对领导。全面深化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在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成立153个独立党支部、24个联合党支部和指派党建指导员96名,实现了党的领导对律师等法律服务行业全覆盖。

二是聚力深化依法治市工作。组织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部署实施“法治规划全面落实行动”,推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2022年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重点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学重点课程,配合聘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担任市委总法律顾问,2批次举办市管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政治巡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编制全市法治新闻《法治西安一周纵览》40期,受到全市各级各单位普遍好评,并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积极实施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督察,强力推进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三是积极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聚焦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出台《关于服务保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意见》,设立西安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秦创原工作站、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指导成立西咸新区融商法律服务创新中心和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引领计划”,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标准建设的西安仲裁委员会,已进驻“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并对外办公。特别是今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组织“三个中心”全面深入研究,向司法部报送以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欧班列、长臂管辖、贸易合规为主要内容的《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专报》18期,司法部国际合作局专门致信肯定。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市、区县、镇街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党建优、服务优、保障优”为抓手,全面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及村(社区)法律顾问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超过8万件次,减免各类费用600余万元。

四是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重新修订《西安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精心编制《2022年度西安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建议事项目录》,出台《西安市政府规章立法前评估办法》《西安市政府立法草案委托第三方起草工作规则》《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审查的通知》,率先全省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积极开展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择优推荐8个综合、25个单项参加全省评选。认真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评估工作,特别是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殡葬服务、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重点领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的实施意见》,首次开展了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今年以来,组织市政府常务会学法6次,审改《西安市营商环境促进条例(草案)》等法规规章草案6部,合法性审核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市政府涉法事项等174件、审核行政许可事项469项,累计组织市级各部门“一把手”到一线窗口参与执法活动700余次、协调解决执法问题400余个,“一把手跟执法 ”活动经验被省营商办在全省进行了推广。莲湖区“推行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模式”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五是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组织召开全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报请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有关事项的通告》,联合市委编办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西安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联合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建立行政应诉工作通报制度,出台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文书网上公开办法》《案件审理程序规定》《案件办理程序规则》《案件集体讨论工作规则》等制度机制。全面加强市行政争议预防调处中心建设,制定《西安市加强行政争议预防调处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安市行政争议调处工作办法》《西安市行政复议调解工作规则》,积极构建行政复议“1+3”工作机制,强化行政争议预防调处工作,得到国务院第16督查组肯定。2022年,市本级收行政复议案件1404件、较去年同比增长107%,办理行政应诉案件919件、败诉率24%。

六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组织召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大会,全面总结“七五”普法成效,通报表彰“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部署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建立1200余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普法宣讲以及“3•8”妇女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反有组织犯罪法、全民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中国水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法治宣传活动,开展民法典、校园暴力、网络诈骗网络直播活动32次,在西安晚报开办以案释法栏目、推出典型案例15期,在各类普法平台发送信息4755条、阅读量超过1亿次。加强基层依法治理,累计培训村(社区)“法律明白人”7896人次,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普法宣传2100场次,推动各区县、开发区提升56处规模以上法治文化阵地(基地)的建设利用和提升打造,在全市重点规划设计并建成投用市级法治文化阵地3处和法治文化景观15处,预计年底前全市“六好司法所”创建比例达到100%,基层法治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

七是扎实做好维稳安保工作。坚持把做好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喜迎党的二十大”专项活动,狠抓特殊人群和法律服务队伍教育管控,特别是聚焦房地产、医患纠纷、中小微企业、涉众涉军重点领域群众维权诉求,组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法律服务团,参与全市重大风险隐患个案处理,协助市政府和区县政府、市级部门从源头上做好稳控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超过1.6万件,组织市行政争议预防调处中心调处涉及大棚房整治、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疫情防控等重大、敏感行政争议案件372件,妥善处置“律师评述西安‘孕妇’流产”等网络舆情24起,1名律师重点人和法律服务队伍始终稳定,全市在帮教期内的刑满释放人员12021人、落实帮教措施11893人,在册的3526名社区矫正对象没有参与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有影响的治安、刑事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能发挥还有短板。市委依法治市办统筹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基层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建设尚不健全,县(区)委依法治县(区)办工作力量不足,尤其是镇街法治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打通全面依法治国“最后一公里”还没有破题。二是基层基础仍需夯实。目前全市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还空编127名,司法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缺乏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作用发挥受限。三是涉外法治有待强化。综合运用“三个中心”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法律服务功能有待全面拓展,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加力破题。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着力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上实现新提升。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西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工作机制,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全面解决区县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编制、人员,加快推进区县、镇街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法治建设重心下移,竭力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法治督察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入推进党委(党组)书记法治点评法治工作,制定“一把手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办法”和区县、市级部门法治建设考核方案,扎实推动法治西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系列规划方案落地落实。

二是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在强化法治保障上实现新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要求,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在2023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并从2023年起,每年选择2至3个区县、3至5个项目重点培育、压茬推进,以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助力我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和规范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推进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通知应诉率达到95%以上,行政复议调解率、综合纠错率分别达到20%、30%以上,行政应诉败诉率控制在20%左右,全方位倒逼依法行政。大力实施“提升行政执法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开展“一把手跟执法”活动,全面推广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参与政府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审查和重大问题处置等做法,帮助政府防范化解风险、更好地依法行政。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在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实现新提升。加大公共法律服务高品质供给,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年、标准化服务年、高质量提升年”活动,组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全市重点工作专项法律服务团,加快推进市、区县、镇街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构建“全覆盖、多层级、标准化、高效能”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普及化、一体化、精准化。创新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持续深化法律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市开展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承诺制工作试点,培育一批优秀品牌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推出一批公证、仲裁等方面“小切口”便民措施,做实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工作,用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奋力打造更多符合实际的法律服务产品、项目和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民生温度。

四是坚持以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目标,着力在强化涉外法治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加快我市法外法治工作布局,配合国际港务区,务实建设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推动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推进、部门联动、协同高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发挥中国—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等“三个中心”平台效应,积极承接承办涉外法律服务论坛、会议、培训,推动实施律师制度、仲裁工作等政策创新,集聚律师、仲裁等境内外知名法律服务资源,谋划建设西安国际仲裁中心。联合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西安仲裁委员会等示范区核心主体,在示范区探索构建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平台,不断巩固提升示范区在涉外法治建设中的“领跑”地位,使示范区真正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金色名片”。

五是坚持以强化基层基础为抓手,着力在提升司法行政市域社会治理水平上实现新提升。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对照司法部、省司法厅对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等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从外观标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文书、台帐资料等方面对基层基础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规范化水平。严格贯彻社区矫正法,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制定完善权责清单,严格标准、明确权限、规范执法,继续深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加强选派警察管理,不断提升刑事执行效能。持续深化“府院联动”,联合铁路运输法院、市委党校设立“现场教学点”,建立集团行政争议案件化解调度会制度,不断提升基层行政争议化解水平。优化基层司法所职能定位,把中央加强“司法所等派出机构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保障人员力量、经费等与其职责任务相适应。